找到相关内容1836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唐代马祖和中国禅宗

    以至藩镇的支持。同样,在禅门五宗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他们的支持,进入五代之后成立的云门宗、法眼宗分别得到南汉、南唐的国主和官员的支持。在五宗中,临济宗发源地在现在的河北省正定市;沩仰宗的发源地和传法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1065561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1)

    即三元漏慧根)。   [6]知遍趣行智力,《入中论疏》云:“颇有行道能趣佛果,有行能趣独觉菩提,有行能趣声问菩提,有行能趣天、人、饿鬼、畜生、地狱诸趣。正定邪定等种种诸行,于彼一切智无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865659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2)

    而勇猛精进,常不止息的正确方便。[7]正念:谓远离邪念,忆念正法,明记不忘的正确思念。[8]正定:谓远离杂想,住心不乱,坚固摄持的无漏清净禅定。   (5)四谛十六行相。四谛法为声闻(闻佛说法而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965660.html
  • 略述《摩诃止观》

    ,要分别其诸相和识别其是非邪正是很不容易的,若稍有错误,即会以邪定为正定,误以瓦砾为明珠。经中所说“邪伪禅”、“野狐禅”就是这个意思。佛教经论中所讲的诸禅定及三昧常识,是我们辨别邪正浅深的依据。所谓...

    释法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665700.html
  • 略谈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

    (正确的意念),8、正定(正确的精神专一)。总之,一切思想,一切言行,都要按照佛教的原则去做,就是正确的,就能根除一切痛苦和产生痛苦的原因,而达到解脱。  牛二因缘说  释迦牟尼在分析痛苦和产生痛苦的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365722.html
  • 中国禅学的发展(下)

    。  (二)定慧平等  他说:“念不起,空无所有,名正定;能见念不起空无所有,名正慧。”即以“慧”摄“定”,最后“戒”、“定”都可以不管,只要“慧”,归到理智主义去。  (三)无 念  他的禅法以无念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1265787.html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1)

    他;但如果是一个不如我的百岁老人,我也不怕教导他。”  在他立下这个心愿之后的二十年内,他遍访名僧,年约八十岁到达河北省正定府赵州观音院(今柏林寺)担任主持凡四十年。他讲禅时态度从容,堂堂说出禅的真谛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165970.html
  • 从生命“觉”义、浅论儒佛会通

    ,已舍,已吐、已尽、离欲、灭、止、没。云何世间灭道迹?谓八圣道:正见、正志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”(注39)。  佛陀揭示了现量世界之不可染著,无以贪求的道理之后,还明白指引出从虚幻的...

    刘易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3666019.html
  • 悟道路上的十种歧途

      悟道路上的十种歧途   达照   修行路上的歧途,大致而言有十种是我们很容易误会的,主要是把定力和智慧这两者混为一谈,这定、慧为什么会分不清楚呢?因为在我们一般人的心中,修行所要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境界,一种思想上的感受,一种境界当中的感受。其实在所有的一切感受中最高的感受就是不感受,也就是三昧正定,叫作不受一切受,是名正受。但是在我们修行当中,特别是修心密的人,打坐当中有时候会出现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1466660.html
  • 菩提资粮论颂讲要

    先发如是心,次後习相应。   菩萨利众生,而不见众生,此亦最难事,希有不可思。   睢入正定住,习应解脱门,未满本愿故,不证於涅槃。   若未到定位,巧便力摄故,以未满本愿,亦不证涅槃。众生执著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266680.html